171
个人简介:
选矿高级工程师,原集团主任工程师、选矿负责人,现为卡通巴铜矿项目选矿厂负责人。
主要负责选矿技术支持,选矿试验、咨询、设计、设备采购技术支持,选矿技术攻关,选矿厂管理。
求学之路:奠定专业根基,筑牢行业初心
2000年-2007年,我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度过了7年的求学之路。本科期间,有幸参与了路迈西教授的“863”国家级课题项目——废旧电路板综合利用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对废旧电路板的无害化及资源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是我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废旧资源真的可以变废为宝,这更加激发了我对自己所学专业(矿物加工)的热情。研究生期间,有幸追随刘炯天院士从事旋流–静态微泡柱分离方法及设备的研究和应用,参与“863”、“973”等国家级课题项目;后来去鞍钢集团-齐大山铁矿、河北钢铁-司家营铁矿实习锻炼,更加坚定了以后从事选矿行业的方向。工作期间又就读了北京科技大学的在职博士。
职场起步:从科研迈向生产管理的转型与积淀
2007年-2023年,我先后任职于世界顶级工程咨询公司沃利帕森,以及新华联矿业、中国黄金、正威国际三家大型矿山企业,经历了十几座矿山项目的磨练,奠定了我的矿业之路:既经历过从无到有的绿地项目,也经历过老旧矿山改造;既经历过有色金属矿山(铜、铅锌、辉钼、铜钼、铝土),又经历过稀贵金属矿山(金、金银、金铜、稀土、锂、铯);既经历过60万吨/年的中小型矿山,又经历过3000万吨/年的特大型矿山;担任过的职位从最开始的工艺技术员、工艺组组长、车间主任、助理厂长、副厂长、厂长,到后来的选矿生产副总、集团总部技术部部长等,绝大部分时间都扎根在生产第一线。
工作过程中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教训,期间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在河南三门峡主导的崤山金矿改造中获得了新华联总裁特别奖,在内蒙古乌山项目铜钼分离中获得了中国黄金集团特殊贡献奖。
新程启航:锚定战略勇担使命,中矿起点再出发
2023年5月,我迎来职业生涯的新挑战,加入中矿资源担任工程研究院选矿负责人,负责集团选矿板块的技术支持与管理工作。彼时,集团正全力推进矿山开发转型之路,我迅速投身其中,前后主导或参与了8项技术管理与矿业开发项目,成功推动集团锂板块资源和新增铜板块资源开发工作,为集团新能源、新材料金属资源布局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2024年,碳酸锂市场风云突变,供需失衡致使价格持续低位震荡,叠加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与生产结构调整,价格一路走低。集团果断调整战略,聚焦锂铜新能源材料领域,同时拓展锗镓等稀有金属赛道。我们技术团队围绕这一战略方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秉持降本增效与 ESG 可持续发展理念,为集团量身定制兼具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可行性的综合解决方案。
技术攻坚(一):BIKITA矿山攻坚克难创实效
Bikita浮选厂压滤机改造,否决了之前全套更换的方案,采取隔膜改造并取得成功,产能和含水率都达到生产要求,为公司节省4000万元的投资和半年的建设周期,并有效避免了停产风险。
Bikita浮选厂项目,在投产初期回收率不达标,这给项目的运营带来巨大困难,我们迅速成立了技术攻关团队,否决了再投资改造方案,开始了多方面技术攻关。通过工艺优化、设备升级、加强管理和药剂替换等多种措施,回收率达到了设计标准,锂辉石精矿全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攻坚(二):Tanco矿山聚力攻关破瓶颈
Tanco锂辉石选矿厂精矿品位和回收率低,生产成本高,单吨精矿成本长期维持在高位。我们迅速成立了技术团队,对其进行技术攻关:一是改进了原有的工艺流程,把原来的光电选矿改成了高梯度强磁选,浮选流程增加了精选和扫选;二是优化了浮选药剂和加药系统;三是设备耗材国产化,降本增效。 经过75天的紧张奋战,取消了光电选矿和中间倒运环节,打通了精扫选浮选流程,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都有所提升,单吨精矿成本实现了下降。
技术攻坚(三):卡通巴矿山优化设计降成本
卡通巴铜矿矿石性质复杂,从可研到设计经历了多次论证和讨论,在设计院最终设计报告的基础上,我们技术团队做了以下优化:
一是修正了氧化铜精矿品位、选矿流程及调整措施,由之前的一粗一扫开路,变更为一粗一精一扫闭路,湿法浸出增加旁路控制开关,合理控制浸出槽的使用,根据不同矿石类型调整精矿品位以及浸出速率、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以适应未来选冶生产波动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是取消或简化没必要的设施,降本增效:取消了顽石破碎;中间矿堆取消防风、防雨的半球型结构设计;磨矿车间半自磨机闭路筛2台改为1台;选厂的建筑结构直接为钢构,取消保温材料;厂区路面(2650米)全部改为沙石路;管道无特殊要求全部使用HDPE管;
优化浮选尾矿库和尾渣库防渗措施。按照最终版设计概算统计,优化后的设计大幅降低了投资金额。
三是设备自主招标和采购,严格把关,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选择性价比更好的厂家,大幅节约了采购成本。
转眼间,我已投身于矿山行业十八载,通过一次次调整和攻坚克难,我也在不断成长,从初入职场的懵懂到如今的独当一面,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收获。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矿山行业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只有根植于生产第一线才能更深的领悟其中的真谛,更好地指导和管理生产。作为一名中矿人,我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深化技术革新,为中矿的发展壮大贡献更大的力量。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我愿与大家一起携手并进,在矿业之路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