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个人简介:
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硕士,锂电工程师。
现为中矿资源(江西)锂业有限公司研发部副部长,研发中心实验室负责人。
专注稀碱金属分离技术研发、矿石提锂、复杂溶液体系锂/铷/铯高效提取及原材料制备,获评江西省D类高层次人才(省域拔尖类)、新余市第五届最美高新人才等称号。
主要负责中矿锂业技术攻坚、新工艺及新产品开发、科技项目及平台申报、知识产权维护、协助生产完成工艺指标及技改升级等。
求学伊始:在矿冶摇篮里夯实根基
2017年9月,在本科期间冶金知识的启发和引导下,被冶金这个专业的独特深深吸引,见识了“点石成金”的神奇。我怀揣对有色冶金资源高效利用的热忱,走进昆明理工大学,在王华教授门下钻研冶金工程,与有色金属固废资源利用结下不解之缘。硕士期间,聚焦有色金属固废资源化回收,在实验室的日夜淬炼中,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磨砺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
三年的硕士时光,我在导师的指导下与有色金属固体废料"较上了劲"。研一开始,导师就让我接触实验,并安排师兄手把手带我做实验。记得研一我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3项校企合作项目(紫金、云锡等),在条件艰苦的高海拔地区驻扎过,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高纯度砷单质的制备产业化实验,在以锡冶炼砷锑烟尘为原料分离并回收砷锑的项目中,我体验到了科研人的不容易,更感受到了一线工人的艰辛。随后两年,我扎根实验室,把实验室当第二个家,常常守着高温炉记录数据到深夜。这段求学时光,为我日后在锂电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攻坚播下了创新的火种;从一次次实验与文献中积累的理论基础,为日后投身锂盐化工领域的广阔天地默默蓄力。
角色转变:踏入职场,在生产线上淬炼本领
我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时,便被江西省人社厅发布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随后通过省人社组织的校招加入中矿资源(江西)锂业有限公司,从此扎根新余,开启了与锂资源深度博弈的科研生涯。2020年盛夏加入中矿资源后,便在中矿新材(原南源路铷铯及氟化锂板块工厂)进入生产一线实习,了解锂/铷/铯提取的生产工艺流程、化工原理、设备运转、工艺和产品指标调控等知识。一线车间的生产学习是企业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那段宝贵的实践学习后,我在专业知识和个人专业素养方面都得到锻炼和培养。一线车间虽然环境较为艰苦,但那是真正能学到本领的途径,那段时期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后来技术研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年9月我进入技术部投身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完成从一名学生到企业科研人员角色的转变。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参与完成电池级细晶氢氧化锂、苯甲酸锂两项省级新产品项目工作,分别被专家评为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主导开发工业级氟化锂转氢氧化锂技术、深度参与开发氟铝酸铯新产品制备技术和产线建设及中试运行,并均实现产业化落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成长蜕变:让实验室成果绽放,让中矿“锂”程生辉
2021年8月,锂业一厂(原2.5万吨锂盐项目部)年产2.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和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项目已经建设完毕并成功点火投料试生产运营。彼时,锂电新能源行业的浪潮已悄然兴起,但国内锂资源开发技术尚不成熟,锂辉石等核心原料高度依赖进口,高品质的锂矿更是一矿难求,基于此背景,集团总部提前筹划,于2022年初收购津巴布韦马旬戈省Bikita矿山,其主要产品是透锂长石和锂辉石。中矿锂业作为国内硬岩型锂矿提锂技术的领军企业,拥有禀赋较好的透锂长石矿资源供应,但从透锂长石中如何高效提取锂资源并实现产业化,一直是行业难题。此前,透锂长石提锂在国内未有成功应用的先例,透锂长石提锂技术的攻坚迫在眉睫。2022年下半年,根据公司的安排,我进入锂业一厂(原2.5万吨锂盐项目部)开展技术研发攻坚工作,此时开始我和研发部同事们迎来真正挑战和考验,在公司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研发成果(一):实验室成果助力产线技术升级,实现降本增效
(1)透锂长石提锂产业化技术:参与公司首创的透锂长石提锂工艺研究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和研发,但其攻坚道路并非坦途。我们有丰富的透锂长石储量,却因成分特殊、膨胀系数低、熔点相对较低等原因导致晶型转化异常困难,间接致使锂提取效率低而长期未被规模化应用。一开始,我们发现透锂长石物相结构及物化性质多变,加上对它也不熟悉,从矿石预处理、酸浸参数优化到杂质分离,一点点小失误都可能让整个流程功亏一篑。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和其他研发人员一起夜以继日地进行技术攻关,经过数千组的实验失败,终于在2022年底取得攻关成果,不仅让公司的透锂长石资源在产线上实现产业化生产,也为公司开辟了一条单烧、混烧透锂长石提锂的新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公司技术创新升级。
(2)工业级磷酸锂制备电池级氢氧化锂技术及碳酸锂高效碳化沉锂技术优化:在生产副产品工业级磷酸锂难以有效利用的前提下,传统的方法是将其投入火法冶炼端与矿石一起进行高温煅烧,这样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也会带来二次锂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我与团队在实验室夜以继日的开展实验攻坚,最终开发出工业级磷酸锂的转化技术且成功产业化应用,为公司产品升级与技术创新注入强大动力;另外,在氢氧化锂返溶液二氧化碳碳化沉锂工序中,经过现场分析产线数据、实验室实验与产线实验分析相结合,最终将碳化温度及pH优化至合理范围内,既降低了能耗与二氧化碳的消耗,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为公司降本增效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研发成果(二):科研项目筑起公司研发与技术创新堡垒
2024年,在公司平台的托举与领导的支持下,成功申报省级人才项目“高COD含锂废水资源化高值利用技术研究”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碱体系浸出液多杂质分步深度脱除技术”1项,潜心攻坚铝、硅、氟等杂质的深度去除与铷铯锂高效回收的技术难题,为复杂溶液体系的有价金属分离与提纯探索新方案。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或主导中央引导地方项目及省级新产品项目11项、市级科技项目7项,项目涉及新锂盐产品制备、工艺技术改进、二次锂资源回收利用等多个维度的研究内容,取得了一定的基础工艺储备技术,项目成果将在实践中持续推动团队技术进步且保障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为公司构筑起研发与技术创新的堡垒。
研发成果(三):知识产权保障公司技术安全与行业地位
2022年,我零基础接手公司标准化工作,积极自学或请教他人,构建标准化工作小组,积极参与行业及协会的标准化工作,厘清标准化、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出版等八个阶段工作,二年多共助力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锂铷铯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7项;参与发明专利申请3项,授权1项。在知识产权方面,保障了公司技术安全且加强了行业地位的稳定。
未来之路:持续攻坚,积累沉淀
“只为成功寻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是科研人需要坚守的初心。回首这段从求学到职场的经历,我完成了从学子到企业科技工作者的转变。借助新余的好政策,借助公司的好平台,我用沉下心、扎下根的韧劲,在矿石提锂、稀碱金属高效分离的技术领域潜心耕耘。未来,我将带领公司研发团队继续在锂盐化工领域深入研究,优化透锂长石矿相重构技术,攻关透锂长石、锂云母、锂辉石等多矿种协同提锂。同时,立足企业需求,围绕降本增效,聚焦新能源材料技术前沿,以“资源高效-技术革新-产业升级”为主线,构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生态赋能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为中矿资源持续攻坚,积累沉淀。